

尘肺病是指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矿物性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尘肺病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学者 Hippocrates 描述了矿工中的呼吸困难可能与从事的采矿作业有关。16世纪 Van Diemerbroeck 就明确记载了石头切割工人死于类似哮喘的肺病。1867年,德国人Zenker 首先使用尘肺(pneumoconiosis)表达吸入粉尘且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改变。
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的4大基本症状,即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其中胸痛和呼吸困难主要和肺纤维化的程度相关,咳嗽、咳痰主要和有无合并症相关。
尘肺病是完全可预防的疾病,1995年ILO 和WHO联合提出“全球消除矽肺”规划,这是一项全球预防和控制尘肺的战略。尘肺病是病因明确的外源性疾病,是人类不当的生产活动带来的疾病,只要真正做好源头控制,即可防止尘肺病的发生。一是控制尘源,防尘降尘。做好“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风”即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
“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护”即个人防护,是防、降尘措施的补充,特别在技术措施未能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
“管”经常性地维修和管理工作。
“教”即加强宣传教育。
“查”即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和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实施“八字方针”应首先是控制粉尘的发生和扩散,降低粉尘浓度;其次是实施密闭隔离作业,减少粉尘暴簬;继之是加强个体防护,使用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
尘肺病康复训练:开展健身疗法,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如户外行走、慢跑、打太极拳、气功、踏车等对增加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帮助。进行呼吸锻炼,练习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及膈肌起搏器训练,会对改善肺功能会起到很好效果。
尘肺病是我国职业病中对作业人员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据统计,尘肺病数量约为职业病患者总数的90%。
尘肺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均较长,在临床监护好的情况下,许多尘肺病人的寿命甚至可以达到社会人群的平均水平。但短期大量的暴露于高浓度粉尘和(或)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很高的粉尘,肺组织纤维化进展很快,易发生并发症,病人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病情恶化。同时,长期慢性的病程使患者抵抗力降低,故尘肺病人可发生许多合并症,严重地影响着病程的进展和预后。
作业人员接触粉尘作业时,一定要佩戴适宜、合格防尘口罩。警惕“染尘”,避免一事“无成”!